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年前這一理念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如驚雷乍響,喚醒了人們對生態與經濟關系的全新認知。20年來,“兩山”理念從之江大地出發,深刻改變中國、影響世界,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它蘊含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猶如一座熠熠生輝的燈塔,為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指引著方向,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篤定踐行。
生態優先,筑牢發展根基,守護溫州美麗家園。“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生態,是生存之本,是美麗中國的“基礎畫布”,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其修復成本高昂且困難重重。溫州蒼南礬山鎮便是典型例證。過去,因礬礦無序開采,山體滿目瘡痍,水土流失嚴重。隨著“兩山”理念深入人心,礬山鎮積極踐行生態修復理念,綜合整治廢棄礦區,通過植樹造林、邊坡加固等手段恢復植被;巧妙改造礦坑,引入清潔水源打造景觀湖;結合歷史文化保留部分工業遺址。如今,曾經的廢礦區華麗轉身,成為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休閑運動于一體的福德灣礦工村景區。這一轉變深刻表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我們應將生態保護融入城市與鄉村建設的每一個環節,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筑牢長遠發展的堅實根基。
點綠成金,創新發展模式,激活溫州綠色動能。“靠山吃山要養山,靠水吃水要護水。”“兩山”理念的核心要義在于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這要求我們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創新發展模式,深度挖掘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溫州文成黃寮村農民充分利用山林資源,在林間種植鐵皮石斛、三葉青等中藥材,遵循生態種植原則,既保護了山林生態,又通過中藥材種植獲得可觀收入,縣政府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構建“全鏈條”中藥材產業體系。上游培育地理標志農產品,中游開發高端精深加工產品,下游打造森林康養、濕地研學等新業態,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此外,溫州洞頭區利用海洋生態資源,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同時開發海島旅游項目,打造特色海島民宿、海上運動等旅游產品,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這些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我們善于創新、勇于探索,就能找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的新路。
民生為大,彰顯發展溫度,共享溫州綠色福祉。“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生態改善的最終目的是讓群眾受益。只有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改善帶來的福祉,才能激發他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溫州城市中,“口袋公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鄉村里,“廁所革命”讓農民生活更加便捷衛生。同時,溫州還設立生態護綠員、河長制監督員等崗位,讓群眾成為生態建設的主人翁,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建設的強大合力。生態建設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大合唱”。只有匯聚起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奏響生態文明的華美樂章,讓綠色成為溫州最動人的底色,讓人民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兩山”理念提出20年來,如明燈照亮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協同共進的關系。未來,我們應繼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生態優先為筆、點綠成金為墨、民生為大為彩,共同繪就更加美麗的“宜居宜業”幸福畫卷,為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溫州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