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病。
流行病學特征
1.傳染源。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確,目前認為非洲嚙齒類動物(非洲松鼠、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等)可能為其自然宿主。傳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嚙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
2.傳播途徑。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主要通過直接接觸病例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亦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病例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及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感染傳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種過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4.疫情特征。2021年以前的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傳播,所引發的人傳人疫情傳播鏈較短,主要為兒童及青壯年的散發病例及聚集性疫情,通過家庭或旅行方式偶爾播散至其他國家和地區。2022年5月以來全球多國暴發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簡稱MSM,指與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中經性接觸傳播,大部分病例為青壯年男性,通過大型聚會以及后續在社區的MSM擴散,并傳播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臨床特征
1.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
2.傳染期:病例出現癥狀后至皮疹結痂自然脫落并形成新皮膚前具有傳染性。有調查提示一些病例可能在出現癥狀前1-4天存在傳染性。
3.早期癥狀:可出現發熱、頭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結腫大等。
4.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熱退后出現,有些病例可出現在全身癥狀之前。皮疹發生常經過斑疹、丘疹、水皰、膿皰、結痂至痂皮脫落幾個階段,不同形態皮疹可同時存在,可伴有明顯癢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門、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痂皮脫落后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著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
5.病程及嚴重程度。猴痘病程約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較長。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癥狀會自行消失,也有重癥和死亡發生,主要為兒童、孕婦和免疫力低下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