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第四節?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伴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區域醫療資源的拓展,醫院堅持“以中醫為主,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的辦院方針,不斷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滿足群眾健康服務需求,保持了在地區中醫藥發展建設中的“龍頭”地位。2001 年,成功晉級浙江省三級乙等中醫醫院;2011 年及 2012 年,先后晉級浙江省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2017 年榮獲市屬醫療單位首家“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18-2021 連續四年獲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A 等評價。并先后被授予“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全國兩化融合示范點創建單位”,省級“平安醫院”“綠色醫院”稱號,入選省級“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單位”。醫院還不斷拓展整體規模和服務功能,形成了一院四區的發展總格局。開放床位數由 2000 年的 250 張,發展為 2022 年的 1400 張;門診量由 2000 年的 34.47萬人次,增長到 2022 年的 116.9 萬人次;入院總數由 2000 年的 3720 人次,增長到 2022 年的32675 人次;業務收入由 2000 年的5244 萬元,增長到 2022 年的 10.1 億元。一個個堅實的足印,見證了溫州市中醫院在二十一世紀的快速發展。2021 年初,為謀劃醫院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和 主要任務,出臺了《溫州市中醫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為醫院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醫院等級評審是評價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的綜合手段,也是醫院尋求自身發展,向社會公眾證明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2001 年,根據《浙江省中醫醫院評審標準》的要求,醫院開展了全面的創建工作,對標準中要求的行政管理、醫療安全、持續質量改進、行風建設等重點內容層層落實,不斷完善,于 2001 年 9 月,順利通過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等級評審專家組的評審,成功晉級三級乙等中醫醫院。獲得三級乙等中醫醫院稱號后,醫院再接再厲,以三 級甲等醫院建設標準為準則,繼續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質量、改進醫療服務、促進行風建設。 經過十年的努力,醫院在管理、 質量、服務、行風等方面都取 得了顯著的發展。2011 年 7 月, 成功晉級浙江省三級甲等中醫 醫院;2012 年 8 月,成功晉級 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醫院 整體水平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 階。2021 年 4 月,按照新標準 再啟動評審后,作為省內第一 家參評的中醫醫院,以高分全票通過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復評。
2012 年 8 月,通過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
作為浙南地區傳承中醫藥文化的主力軍,醫院圍繞打造“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化 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建立高水平的區域中醫藥醫療康養中心的目標,以“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為引領,實施各項中醫藥發展舉措,有效助推中醫特色優勢的發揮。在大力推廣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中,“冬病夏治”和“冬令膏方”是每年的重頭戲,醫院采取早啟動、早宣傳、資源整合、集中管理等措施,提高了冬病夏治和冬令膏方在群眾中的知曉度和認同感。群眾對這兩項中醫藥技術的良好反響也帶動了其他中醫特色治療的開展,如腫瘤科的中藥煎劑浸泡治療化療后手足綜合癥,耳穴伏埋預防化療嘔吐不良反應,婦科的穴位按摩及艾灸治療妊娠惡阻、先兆流產,腎病科的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腎衰,骨傷科開展的小針刀等,都深受病人的歡迎。2010 年 12 月,溫州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溫州市名中醫學術研究所在我院景山院區隆重揭幕。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和研究所掛靠我院,下設治未病研究室、永嘉學派工作室、名中醫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分支機構,旨在建立中醫藥學術交流和研究平臺,弘揚溫州中醫藥文化,這也成為了我院中醫藥文化宣傳工作的長效載體。2018 年,成立普安養生保健學院,開設中醫講堂和中醫學堂,向群眾普及中醫藥文化和疾病防治知識,截止 2022 年共開展活動 350 余場,其中線上授課收看人次超 18 萬人;醫院還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先后被評為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首批省級健康文化宣傳基地。
重點學科建設是醫院新世紀業務建設的核心戰略,強化重點學科建設是提升醫院競爭力,提高服務水平的必然選擇,重點學科建設伴隨著醫院的發展從零開始,不斷壯大。2006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了《浙江省衛生強省建設綱要》,中醫藥攀登工程成為六大工程之一,其中將中醫“三名”戰略即名醫、名科和名院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2007 年經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醫院取得了浙江省“名院建設單位”稱號,腎病科、婦科、肝病科取得了“名科建設單位”稱號。至“十三五”期末,共建成國家級重點???4 個——中醫婦科、腎病科、康復科、神志病科;省中醫重點學 ( 專 ) 科 9 個——中醫婦科、腎病科、中西醫結合老年康復科、肝病科、針推康復科、腦病科、脾胃病科(消化科)、骨傷科、護理學;市級重點學科群 4 個——老年病學科群、康復醫學學科群、心腦血管學科群、骨傷學科群;市級重點學科 8 個——心腦血管科、康復科、骨傷科、中西醫結合乳腺病科、中西醫結合消化內科、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針灸推拿科、檢驗科,保持了在地區中醫藥發展建設中的領先地位。同時,醫院一批傳統特色??茖嵙Φ玫搅擞辛Φ撵柟毯吞嵘?,如中醫婦科、腎病、肝病等學科作為醫院學科迅猛發展的縮影,其鮮明的中醫藥特色和深厚的學科內涵獲得廣泛的認可。醫院還著重于以點帶面、以弱促強,積極扶持新的特色科室,不斷培育新的技術和經濟增長點,近年來新增針灸康復學科、腦病科、消化科、護理學、骨傷科和腎病科、康復科等 7 個重點學 ( 專 ) 科及品牌學科,成立了 MDT 中心及中風防治、圍 絕經期診療、眩暈診療、吞咽障礙診療等多個診療中心;“十三五”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立項 7 項,廳局級重大項目 4 項,科研經費共計 891 萬元,按 1:1 配比院內科研經費投入 891萬元;獲科研二等獎以上獎項 1 項,廳局級以上獎勵 3 項;發表 SCI 論文 40 篇,Ⅰ級雜志論文162 篇;舉辦國家級繼教項目 53 項,省級繼教項目 25 項。2018 年醫院順利通過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評估,住培合格率逐年提高,2022 年達到95.24%;近年來,還順利完成國家級 GCP 基地資格認定,開設了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中醫藥科研實驗中心、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培育)。
人才隊伍的建設是臨床醫療技術發展的基礎,特別是一流頂尖人才,是學科建設的脊梁,直接關系醫院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為加速建設和發展,醫院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傾注大量的心 血,堅持培養和引進并舉的人才建設思想,先后出臺了《中醫藥人才引進和培養規劃》《人才 學科雙倍增行動計劃 (2019-2021 年)》《十大領軍、后備領軍人才評選辦法》《溫州市中醫 院師承人才培養方案》《引進培育博士人才相關管理規定》《專家型關鍵人才薪酬改革方案》等,并在組織、制度、紀律、經費等方面落實保障措施,保證各類人才的有序培養和結構優化。至 2022 年 12 月,醫院共有各類職工 1682 人,在編職工 1263 人;其中臨床醫師 454 人,護士614 人;臨床醫師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占醫師總數 100%,中醫及中西醫結合醫師 257 人,占臨床醫師總數的 56.61%;高級職稱 286 人,中級職稱 474 人。碩士研究生 183 人,博士研究生 11 名。2012 年,馬大正工作室被批準為國家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馬大正醫生被批準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2017 年,馬大正、程錦國主任中醫師被批準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2012 年獲批成立林上助省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 2017 年獲批成立程錦國省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2018 年獲批成立胡萬華省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2021年獲批成立王慶來省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還先后建立石學敏院士工作站、國醫大師葛琳儀溫州工作站、國家中管局石氏傷科流派傳承工作室(溫州)二級工作站、詹紅生上海市名中醫學術經驗研究(溫州)工作室;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付小兵院長合作,掛牌“中國創面修復??平ㄔO培育單位”,聘請一批醫學院校知名專家查青林、秦鑒等任醫院顧問,同范永升、謝志軍、童國慶、嚴驊、方邦江、蔣飛照、張永華等名醫開展合作。在人才培養上,實施了 “十大領軍人才及后備領軍人才”項目,系統構建普安人才體系,打造“普 安名醫”“普安英才”和“普安新秀”,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促成了中醫藥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至 2022 年,醫院現有全國老中醫學術繼承人指導老師 2 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8 名,全國優秀中藥傳承人才 2 名,浙江省國醫名師 1 名,浙江省名中醫 5 名,浙江省衛生創新人才 2 名,浙江省醫壇新秀 5 名,浙江省中青年名中醫 8 名,浙江省 151 人才 1 名,浙江省優秀護理人才11 名,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托舉人才 1 名,甌越名醫 2 名,溫州名醫 3 名,溫州市“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 名,溫州市名中醫 8 名,溫州市中青年名中醫 9 名,溫州市 551 人才 25 名,溫州市醫壇新秀 13 名,這些優秀人才的涌現,成為了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
2018 年 9 月 30 日,成立石學敏院士工作站
在醫院管理上,醫院領導層堅持把提升現代醫院管理理念和制度化建設作為醫院發展的建 設基礎,重視管理團隊的教育和學習,定期開展中層干部培訓,組織觀摩先進的醫院管理模式,建設了一支具備高度團隊凝聚力的管理隊伍。同時,規范職能管理組織的建設,建立了獨立的科教科、質量管理科、信息科等重要管理機構??平炭频慕⒋龠M了醫院科、教、研的規范化建設,在科研課題、繼續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飛速的發展,2008 年下半年,醫院正式掛牌“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質量管理科的建立促進了臨床醫療質量水平的進步,2001年建立了全面醫療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了醫療業務水平;信息部門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合理、快速、便捷的醫療網絡服務平臺,技術水平和覆蓋面達到地區先進水平。2018 年,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醫院開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了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健全并完善黨委工作制度,落實“一崗雙責”,出臺了《黨委會議事規則》《黨委會、院長辦公會議事清單(試行)》等制度,組建了黨政綜合辦、組織科、宣傳統戰科、紀檢監察室等四個黨管職能科室,為黨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同時醫院以強化行政后勤能力,提升綜合管理效能為目標,推進各項后勤保障工作。2015 年建成投用六虹橋院區后,基建部門持續對名醫館新館、磁共振機房、學術報告廳、黨建公園等各類功能用房和區域進行改造提升,并積極推進景山院區提升拆擴建工程和水心院區拆擴建及親和雅園項目。實施設備全過程管理,引進核磁共振、高壓氧艙、大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胃腸鏡系統、腹腔鏡及宮腔鏡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16 排 CT、方艙 CT 等高新設備,發揮設備最大效益;通過智慧后勤管理平臺,提高后勤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強內控和績效管理,推進內控合規性建設,實行預算歸口管理,嚴格執行“無預算、不支出”;2021 年全面推進績效改革,以 RBRVS、DRGs 為工作量評價工具,優化績效評價和分配體系。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完成醫療、藥品、物資、管理統計等基礎性信息化建設,先后建成 4 大體系 70 余個信息系統及模塊;2019 年 7 月上線溫州首家“互聯網醫院”;運用中醫人工智能平臺、“釘釘”辦公軟件,建設“互聯網 +”應用示范基地,打造智慧中藥房;通過全國電子病歷應用分級評測四級評測,智慧醫院等級評測二級評測;2022年通過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成熟度測評,達到互聯互通四級甲等水平。文化建設是醫院發展的價值導向和戰略核心思想,在百年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醫院培育和沉淀了反映中醫醫院特色,體現時代風貌的思想文化,以“打造全國知名,省內一流的三級甲等中醫院”為愿景,設計了富有中醫文化內涵的院徽,凝練出“大醫精誠、仁術普安”的醫院院訓和院歌,確立了“傳承、創新、安全、優質、智慧、高效、文明、幸?!钡暮诵膬r值觀,編寫了《溫州市中醫院院史》《新員工手冊》等讀本,通過開展新員工崗前培訓、觀看醫德醫警示片、在院報中開辟院史專欄、舉行名老中醫帶徒拜師儀式等方式,營造了富有中醫文化特色的醫院文化氛圍,為醫院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文化推動力。此外,醫院每年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以黨委、工會、團委為核心組織開展的護士節聯歡、職工春游、體育比賽、書畫比賽、新年聯歡會等系列全院性職工活動,提供職工學習、交流的機會,增強團隊凝聚力;2018 年在六虹橋院區建成“職工活動中心”,年底榮獲省級“模范職工之家”稱號。在醫院文化推廣上,以《溫州市中醫院報》、官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為平臺,開展中醫藥文化、醫療服務信息、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和科普工作。醫院還積極響應市衛健委號召,開展中醫藥適 宜技術推廣、黨員醫生進社區、送醫送藥下農村、無償獻血、慈善一日捐、夏季免費送伏茶、“愛心溫州·凈血護腎”慈善助醫、“幫您站起來”等公益活動,先后榮獲全省社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省衛生計生系統首屆“先聲杯”最美志愿者評選“優秀團隊獎”“優秀紅手環志愿者”“管理創新醫院”稱號;2017 年在市委市政府、政協領導的支持和全院職工的努力下,醫院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項榮譽在全市衛生系統尚屬首家,2020 年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單位”復評。
2018 年 1 月,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舉行授牌儀式
在業務發展的同時,醫院整體規模較小,發展空間受限一直是突出的難點問題。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和溫州市政府、溫州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醫院的兼并擴張和新院區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1999 年底,經溫州市政府批準,醫院兼并了當時經營不太景氣的溫州市氣功療養院(溫州市氣功療養院簡史:1984 年,溫州市衛生局正式下達文件,成立溫州市老干部療養院與溫州市氣功療養院,兩個牌子一套班子,王來輝任書記、沈冰任副書記,韓吉才任院長、馬有忠任副院長,人員編制 50 人;溫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景山劃地 41 畝,其中包括原糧食系統療養院房子作為院址,當年即收治病人和老干部療養。1985 年,浙江省老干部局撥款 15萬元,開始建設第一幢病房,病房建成后,省內各地老干部陸續不斷來療養,為療養院最興旺時期。至 20 世紀 90 年代初,由于老干部的活動經費自行支配,不再參與療養,療養院就靠少數氣功治療的病人得以維持;1997 年,愛國臺胞何朝育、黃美英夫婦來療養院參觀,并表示愿意出資贊助,籌建新的康復病區,溫州市人民政府也表態出資共同建設;1998 年 10 月,“育英老年康復中心”落成;1999 年 12 月,溫州市衛生局決定將溫州市氣功療養院并入溫州市中醫院,并更名為溫州市中醫院景山院區);2000 年,掛牌溫州市中醫院景山院區并建立康復???,實行統一領導,分片負責。2013 年 1 月,溫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溫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簡史:1960 年,五馬公社所轄五馬、大南門診部、五馬街道保健站和巽山鄉醫院等作為主體,統一組成五馬公社醫院,隸屬五馬公社領導,下設城南、五馬、巽山等三個分院;1962 年 5 月,改名為五馬醫院,隸屬溫州市衛生局管轄;同年 12 月,巽山分院劃歸近郊區衛生所管轄;1966 年 9 月,經溫州市衛生局發文,改名為溫州市紅衛醫院;1984 年,溫州市設鹿城區,醫院歸屬鹿城區衛生局管理;1985 年 11 月,溫州市衛生局轉發浙江省衛生廳文件批準為縣級綜合性醫院,核定床位 200 張;同年,更名為溫州市康復醫院;1995 年 12 月,經浙江省衛生廳發文同意將溫州市康復醫院更名為溫州市第八人民醫院。1996 年 10 月,新院主體大樓落成,醫院整體遷入水心新院)根據“溫 州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紀要”,整體并入溫州市中醫院,并更名組建為溫州市中醫院水心院區,開創了我市中醫醫院兼并綜合性醫院的先河,在醫療資源整合的道路上邁出了跨越式的一步。2011 年 12 月,新院區建設工程奠基開工,新院區選址葡萄村,占地面積 38 畝,項目一期投資近 4 億元,建筑面積 6.5 萬平方米,地上 21 層,地下 1 層,設置床位 500-600 張;二期投資 1.75億元,建筑面積 3 萬平方米,地上 10 層、地下 1 層設置床位 270 張。2015 年 4 月,六虹橋院區正式投入運營,改善了醫院整體規模小、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
2011 年 12 月,六虹橋新院區奠基
2016 年,醫院與上海復星集團合作在大士門院區建立“溫州老年病醫院”,系全省首個混合所有制醫院合作項目; 2018 年,全面托管泰順縣中醫院,設立溫州市中醫院“泰順分院”;2022 年,龍灣院區(親和雅園)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醫院總開放床位超 1400 張,服務能力及范圍進一步拓展;2021 年,醫院入選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項目,項目對應的水心院區拆擴建工程納入國家中醫重點《浙江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2023 年 4 月全面啟動拆擴建工程。醫院朝著打造 “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化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目標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