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失眠中醫稱“不寐”或“不得臣”,《內經》稱不寐為“不得酣”、“目不瞑”,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其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麗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廂不能再寐,重者徹夜不寐。按其發病原因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身體原因,如疼痛和咳嗽引起;二是生理原因,如生活工作環境變化,三為精神原因,如興奮和焦慮引起;四為藥物原因,如應用某些興奮劑。民主要應用苯二氮卓類鎮靜藥物。祖國醫學把失眠分為虛實兩類。澧者多陰血不足,無力斂陽人陰,痰濁瘀等病理產物尚未生成。其病位則以心、肝、膽、脾、臀為主。
總的病機是陰虛于內,陽勝予外,陽不入陰,陰陽失交,神浮于外,則為不寐。
治療失眠的代表藥物及食療方劑:甜夢膠囊、參松養心膠囊、銀丹心腦通膠囊、桂圓薏苡仁粥(桂圓肉、薏苡仁、核桃仁各30g放人粥內煮熟)、百合芹菜湯(百合30g,芹菜根60g煮湯)、蓮子圓肉粥(石蓮子30g去芯,桂圓肉30g,紅棗10枚,大米50g煮粥)、柏子仁燉豬心(柏子仁15g,豬心1個燉湯),睡前服用芝麻金橘丸(黑芝麻、桑葉、核桃肉各25g,金橘8g,搗碎成泥狀)、飲用菊花茶(菊花、含羞草、天麻、甘草各3g泡茶)、酸棗粥(酸棗仁末15g粳米IOOg煮粥)。
三、中醫護理技術
1、抓痧法:沿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循行線路,先以掌檫法推檫足太陽膀胱經的兩條側線及督脈1分鐘,再用大滾法放松脊柱兩側豎脊肌3分鐘。以抓痧法操作兩側膀胱經及督脈,反復操作5-8分鐘,先小力,待局部皮膚出現紅軟后再加力,使痧痕慢慢透出。再以輕柔和緩的掌揉法操作膀胱經及督脈3分鐘,并以叩擊法操作1分鐘結束。
2.耳穴壓豆:取心、神門、膽、交感、腎、肝、皮質下耳尖等穴。
3.點穴療法:選用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三陰交等穴位進行揉、攘、按、撥、點等手法治療。可配合坐位按摩肩井、風池穴位,針刺內關、太沖;
4.踏立按摩:用綠豆500g,睡前置鐵鍋中文火炒熱,倒人臉盆中,將雙腳洗凈擦干,借臉盆中綠豆余溫,將雙腳來回踩踏綠豆,邊踩邊揉;亦可配合針刺通里、照海;注重中醫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治法。
5.穴位帖敷:睡眠貼貼敷印堂和前額,持續貼敷;蔥白雙棗飲加涌泉穴按摩貼敷。
6.失眠枕
7.經絡拍打:心包經由上到下拍打為順,是補手法。由下到上為逆,是瀉手法。19: 00-21:00心包經的時辰,這時心腦神經系統最活躍,心臟不好的人最好在這時候敲心包經.效果最好。練習養肝坐功:正坐,兩手徐徐摩周身,又兩手相叉,翻覆向胸,各3~5次。
8.以情制情:根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原理,選擇聽適合的以某一音調為主旋律的音樂,以放松身心。如通俗歌曲、民歌、輕音樂、古典音樂、民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