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食源性疾病

作者:預防保健科 來源:預防保健科 發布時間:2019/6/28 17:00:58

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

1. 生物性因素;細菌及其毒素(沙門均屬、大腸埃希菌屬、副溶血性弧菌屬、志賀菌、霍亂弧菌等);寄生蟲和原蟲;病毒和立克次體(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有毒動物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真菌毒素。

2. 化學性因素:農藥獸藥殘留;非法添加劑;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多環芳烴類(烘烤或煙熏食物);亞硝酸鹽(腌制食物)等

3. 物理性因素:放射性物質

常見的食源性疾病

1.諾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span>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嘔吐、反胃、惡心和胃痛,其他包括發熱頭痛和全身酸痛等,兒童患者多表現為嘔吐,成年患者多表現為腹瀉(稀水便或水樣便)。

流行特點: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多在冬季暴發流行,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醫院及社區等為常見的暴發場所。

傳播途徑:以糞口途徑傳播為主,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或氣溶膠傳播。

預防措施:注意手衛生,勤洗手

果蔬食用前認真清洗;避免生食牡蠣和其它貝類海產品

注意飲水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

對病人吐瀉物和污染過的表面及時消毒,注意處理時要戴上口罩手套,開窗通風

2.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span>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細菌是我國沿海地區發生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

癥狀:劇烈腹痛、臍周陣發性絞痛為主要特點,腹瀉多呈水樣便

流行病學特點:多發生在7-9月;中毒食品種類主要為海產食品,其次為鹽漬食品。

預防措施:海產品低溫貯藏、煮透食用。涼拌食物清洗干凈后在食醋中浸泡10分鐘或在100℃沸水中漂燙數分鐘。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3.沙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span>沙門氏菌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胃腸炎,如嘔吐、腹痛、腹瀉,腹瀉一日可達數次至十余次,主要為水樣便。

流行病學特點:多發生在夏秋季,青壯年多發以農民工人為主;中毒食品種類主要為動物性食品,特別是畜肉類及其制品,其次是禽肉、蛋類、乳類及其制品。

預防措施:低溫儲藏,盡快食用,生熟分開,徹底加熱

4.空腸彎曲菌引起的食源性疾?。?/span>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癥狀為主,主要表現為突然腹痛和腹瀉,腹痛呈絞痛,腹瀉物一般為水樣便或黏液便,重癥者有血便,次數達十余次,腹瀉物有腐臭味。

流行病學特點:多發生在5-10月,夏季最多;中毒食品種類主要為牛奶及肉制品。

預防措施:避免食用未煮透或滅菌不充分的食品尤其是乳制品。

食源性疾病預防

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應當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

1. 保持清潔

2. 生熟分開

3. 燒熟煮透

4. 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

5.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版權所有:溫州市中醫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標2011022800010號 浙ICP備15041147號-1 浙ICP備15041147號-2 技術支持:聯科科技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播放,国产一级AA大片毛片,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无码专区高潮区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 中文乱码激情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