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腎病

作者:預防保健科 來源:預防保健科 發布時間:2019/7/26 15:00:58

早在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即在《傷寒雜病論》中記載了蜜煎導法、豬膽汁導法,開創了中醫直腸給藥的先河。唐代以后各代醫家沿用和發展了這一給藥方法,但主要仍適用于便秘患者的潤腸通便。而在近代已出現了用中藥灌腸療法大便不通、腸道寄生蟲病、潰瘍病、肛門局部病癥等。20世紀70年代以后,這一療法的應用日趨廣泛。它不僅可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數百種常見病證的治療,更因其給藥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響,吸收快、藥效發揮迅速,而成為一種中醫藥常用的治療手段。特別是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使血肌酐、尿素氮等通過腸道而增加排泄,在腎病領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極大地發揮了中醫保守治療尿毒癥的優勢及特色。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有中藥保留灌腸及中藥直腸點滴法兩種。

中藥灌腸療法的適應癥:

1.早、中、晚期腎功能不全 ;特別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腎衰及尿毒癥期血肌酐在1000umol/L之上的患者。2.水腫腹水;尤其適宜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引起的重度水腫及肝腹水患者。3.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引起的惡心、嘔吐、腕腹脹滿等胃腸功能紊亂患者。

中藥灌腸療法的優勢特點:

1.完全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要求,并可將不同時間的辨證所選方藥,及時注入直腸,直達病所或經吸收后再布散于全身,以發揮整體的治療作用

2.有利于保持藥物性能和療效的提高,直腸給藥吸收與口服給藥吸收總量的比值是5:1,與靜脈給藥吸收的總量無區別。直腸給藥的生物利用度較口服給藥增加100&b。

3.中藥直腸給藥能加速奏效時間,提高療效,且藥物吸收部分不通過肝臟而直接進入血液大循環,可防止或減少藥物在肝臟中發生化學變化而改變藥物性能,同時也可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毒性和副作用。

4.彌補了口服給藥的不足,緩和了因藥物格拒或吞咽困難、禁口等不能下咽的局限,增加了醫療手段。藥物高位灌腸,不僅有效成分不易被消化破壞,且有利于腸粘膜的吸收,并可避免病人的嘔吐反應。

5.直腸給要比口服藥物吸收更快、吸收更有規律,治療作用維持時間長,療效也更可靠,并且灌腸療法簡便易行,無并發癥。

版權所有:溫州市中醫院 Copyright (C) 2005-2012 www.wzsz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WWS標2011022800010號 浙ICP備15041147號-1 浙ICP備15041147號-2 技術支持:聯科科技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播放,国产一级AA大片毛片,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无码专区高潮区无码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婷婷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色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