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醫院最新資訊

特發性膜性腎病是除外繼發因素,以腎小球基底膜上皮細胞下彌漫的免疫復合物沉著伴基底膜彌漫增厚為特點的腎臟疾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在診斷時約80%~90%病人超過30歲,發病高峰在36~40歲,男性多于女性,多隱襲起病,少數在前驅感染后短期內發病,病程呈緩慢進展性,通常是持續性蛋白尿,大約80%的病人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其余病人表現為無癥狀性蛋白尿及/或血尿。本病最早癥狀通常是逐漸加重的下肢浮腫,蛋白尿常為非選擇性,約80%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西醫常用的治療方法為:糖皮質激素治療或者糖皮質激素與細胞毒類免疫抑制劑的聯合應用,效果較差。中醫目前雖然沒有專方治療膜性腎病,但某些益氣養血、健脾補腎的方藥對改善低蛋白血癥有較好的療效,從而使病情得到明顯改善。
一、歸脾湯,方中黃芪、黨參、當歸、白術、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白蛋白合成。同時增加造血功能,改善貧血,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增強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提高白蛋白,對糾正低白蛋白血癥有較好療效。
二、補中益氣湯,方中黃芪、黨參、白術、當歸有促進蛋白合成,增加造血機能,改善營養不良狀態,提高免疫力。陳皮、炙甘草、柴胡、升麻有明顯抗肝損傷作用,促進消化機能,增強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白蛋白的合成,提高血漿蛋白。
三、六味地黃丸,方中熟地、淮山藥、山萸肉分別具有改善血液循環,幫助消化功能,促進細胞機能的作用。茯苓、澤瀉、丹皮具有降低血脂、對抗肝損傷,全方促進蛋白合成,提高血漿蛋白。
四、真武湯,方中附子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配白術、茯苓有明顯的利尿作用。白芍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白術促進白蛋白合成,全方具有調節、興奮全身功能作用,對神經、內分泌、消化、循環、泌尿都有一定的影響,對消除低蛋白血癥所致水腫有較好療效,可改善低蛋白血癥的微炎癥狀態。
五、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當歸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白蛋白合成。同時增加造血功能,改善貧血,增強機體抵抗力。地龍、桃仁、紅花、川芎、赤芍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供血能力,增強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提高白蛋白,對糾正低白蛋白血癥有較好療效。